水上乐园的科学投资112
水上乐园的科学投资 水上乐园这个行业投资在旅游投资中占很大的比例,近几年国内的水上乐园建设才慢慢发展起来。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,各地建设水上乐园的热情依旧高涨,这也造成了很多方面的问题,首先发展不均衡,我国东南部水上乐园数量最多,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,甚至一个城市有三、四家。 水上乐园受季节性的影响比较大,所以投资回收的压力也大,一到夏季国内城市有些地方高温,有些地方洪灾,这对水乐园发展来说是喜忧参半。其次,水乐园的运营周期短,成本回收比较难。像上海,真正的黄金时间就是7、8两个月。严格来讲是7月中旬以后到8月中旬以前,这么短的时间,投入这么大,要想回收成本难度比较大。另外,设备的维护投入也是比较大的。有一些水乐园的设施一关门之后,工作人员就散了,来年很难保证这个设施设备的状态良好。非运营季的投入和管理,也是成本的一部分。 再一方面,目前我们水乐园的盈利模式单一,造成门票定价虚高。现在国内水乐园的二次消费占比较低。原因之一是对衍生二次消费没有充分重视,门票是主要收入来源。当然也有一些二次消费,像储物柜的租赁,这也是比较单一的,而且是属于捆绑式的,往往给消费者造成心理上的不愉悦。正因为一次性投入比较高,所以很多乐园为了回收投资,定的门票价格往往比较高,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。另一方面竞争这么激烈,创意严重缺乏,项目同质化严重,没有特色,大家都趋同。 这些年随着水上乐园的竞争激烈,投资环境越来越复杂,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。如何科学地进行投资,正考验着水上乐园投资管理者的智慧。这里面有几个问题:天时地利人和。 首先要分析地域特征。它的气侯特征是什么样的,支撑不支撑?有的项目能在上海、江南这个纬度,算下来有两个月的经营期。如果再往北,可能时间更短。往南方,经营期就长一些。这是在前期投资测算时必须考虑的问题。然后是地域,人口市场容量怎么样,有没有这样一个市场支撑你? 第二个方面,就是要着重定位,避免进入几个误区。 其一是避免重设备,轻水质。水乐园以水为核心载体,依赖水域空间进行水上娱乐,作为经营者如果首先关注的是娱乐设施,而对于水处理的重要性意识不到位的话,则有可能出现淡季水达标,旺季水处理不达标的情况,倘若被媒体曝光,被有关部门处罚,则会给水乐园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,甚至有倒闭的风险。 其二是避免重主体,轻配套。在目前市场需求的推动下,水上游乐设备向更高速更刺激的方向发展,而纯粹的水上设备的堆砌,并不能满足游客更多元、更高层次的需求。水上乐园要以游客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,既要让游客感受到刺激,又要让游客感觉到安全、贴心。所以,还要从服务配套上权衡。在资金的使用上,娱乐设备、餐厅、商场等主体占到资金使用的绝大部分,但如果对淋浴、遮阳、休息等设施不够重视,预算随意削减,设计方案得不到落实,那么水乐园给游客的整体体验也会大打折扣。 其三是避免重建设,轻管理。大型水上乐园一次性投入比较大,所以建设期非常重要。不要认为建完之后,做个宣传就行了。水上乐园的投入包括水上设备、游泳、救生、水质卫生等方面,政府有很多与之对口的管理部门,对于运营管理的要求也非常高。水乐园同时受到气温、节假日、暑期运营高峰等因素的影响,运营压力比较大,因此特别需要专业团队的运作和科学规范的管理。 目前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在建设水乐园的时候,比较容易进入的误区。其他方面,还有很多,比如经营管理、门票制度、品牌营销等等。 下一篇水上乐园与生态环境
|